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 >

想看马王堆出土的药物、犀牛角,来药大药学博物馆

来源:1970-01-01 08:00分享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夫人绢包中的2100多年前的高良姜、花椒;从美国、越南、朝鲜、峨眉山、大兴安岭采来的蕨类、菊科腊叶标本,“欧蜀葵花”、“牙买加犬木”、“加拿大树胶”、“日本蜂蜡”等天然性药物……国际博物馆日来临,如果你对我们的国粹中药感兴趣,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的药学博物馆,你一定不能错过。这里有明清时期的瓷枕、脉枕,有勺子状的专门给孩子喂药的灌药器,还有70年前从德国进口的现在国内仅存三套的生药标本,价值600万元的犀牛角。

图为明清瓷枕

马王堆出土的6种药物真品珍藏在这里

1972年1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随葬器物中发现了一些药物,那具千年不腐的女尸辛追夫人手中手握的绢包中也有少许药物。这些药物均被加工成不规则的块段或细小碎片,历经2100多年已变得外观干瘪、色泽暗褐,难以识别。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讲解员吴琪介绍,当时,该校教授徐国钧运用显微鉴定等方法,从中鉴定出茅香、高良姜、桂皮、杜衡、佩兰、花椒、辛夷、姜、藁本等9种药材,如今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珍藏了其中6种原品。这6种药物都被装进小瓶中,在展柜中诉说着2100年前的故事。

奇怪的很,虽然出土的药物已经碳化失去功效了,但鉴定出的几味药材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含有芳香物质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用来防腐保鲜。因此,在墓葬中使用这些药物绝不是偶然。专家表示,说不定辛追夫人的不腐与这些药材有很大的关系呢。

马王堆出土的药物之一:高良姜

清末民初药铺、洗眼瓶通通高大上

你知道清末民初时街上的药铺是什么样子吗?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特地还原了一个当时药铺的场景,门上方的牌匾上写着“本草堂”三个大字,由真人蜡像做成的掌柜正在柜台上称药材,身后的大柜子被分成了一个个小抽屉,抽屉上贴着药名,方便按方抓药。

光这样看,那时候的药铺和现在的中药房也差不多。“确实如此,但当时的特色在于大门两侧的牌匾上的字——‘参茸桂燕 虎鹿仙胶’和‘精制饮片 膏丹丸散’。”吴琪告诉记者,前者指的是8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贵中草药材,后者则为不同的中药剂型,两者加起来其实是药铺给自己打的广告,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店里都有。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清朝时期就有玻璃质地的洗眼瓶了,瓶口有一个眼睛轮廓大小,使用前,先将专用的光明眼药溶解在洗眼杯中,再仰面将杯子上缘贴合眼部弧线的洗眼杯倒叩在眼睛上,这样连眼睑都可以一并清洁了,有木有很高大上?但代价就是,一小包当时的光明眼药就要1块大洋,而那时普通人家的月生活费也不过才几块大洋。

德国默克生药标本,国内仅3套弥足珍贵

中医药学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学科,但研究天然药物的却不只有中国人。“国外也一直在研究植物、动物、矿物等生药(即天然药物)对人体的功效,只是他们的角度不完全一样,国外的科学家喜欢从生药里提取某种纯的有效成分。”吴琪指着一个摆满了圆柱形标本瓶的展柜说。

原来,这个展柜里放着德国默克集团的一整套国际性生药标本。默克集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家族性医药化工企业,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开发天然药物的公司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668年。上世纪30年代,默克公司运用植物分类学方法,将世界各地的植物药进行分类鉴定,规范标注拉丁学名,成为生药标准药材,行销全世界各地。

1936年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成立初期,民国教育部花重金为药大购买了默克生药标本,学校教学科研便有了标准药材样品。“这里展出的260多瓶默克生药标本是国内仅有的三套之一,历经80年仍保存完好,因此弥足珍贵。”

锁住时间的3万个“生命标本”,80年沧桑积累而得

图为植物标本

隔着展窗,现代快报记者还能看到展柜中珍藏的植物枝叶上的每一条脉络,以及脉络上的每一处曲折。它们有的被蜡封于纸上,有的被浸润于水中。

事实上,中国药科大学有一套3000多种、5000余瓶中药材标本和6000多种、25000多份的药用植物腊叶标本,这些标本绝大部分都藏在药学博物馆楼上的标本馆。

记者刚走进标本馆,就被一排排储物架上一行行整齐的标本瓶震撼到了。如果把标本瓶都换成书,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这5000余瓶标本并非一次性购得,而是中国药科大学的师生们从创校开始,历经80年不断收集而来,价值无法估量。

“它们是历届的学生亲自到山上去采摘而得,他们采完药后,就和教授们一起鉴别植物的科、属、种,并且记录其详细的时间、产地、采集人以及拉丁学名等,然后才能放到标本瓶里贮藏起来。”吴琪说到这里非常自豪,因为全国各地的药检所做药材鉴定都会从这里借标本进行比对。

形似勺子的灌药器是专门喂小儿的

图为灌药器和喷药壶

在一堆瓶瓶罐罐中, 一个类似勺子的医学器具静静的躺在展柜里。有意思的是,勺子上居然有一个可以上下活动的盖子,尾部不是柄,是一个细长的管子。

吴琪告诉记者,这是灌药器,主要是用于婴幼儿。将盖子打开,把药放进去,然后将细管部分放入接近喉咙部分,远离舌根部位,将药倾倒进入,如此就不会尝到苦味。

照亮余庆胡堂的“羊皮灯笼”

“戒欺”“真不二价”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标签。除了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他创办的胡庆余堂也因精湛的制药工艺和人文价值终使其荣获“江南药王”的美誉。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中胡庆余堂的红灯笼就是使用生羊皮做的,另外以银包口,尽管历经历史风霜洗礼,也能让人一暼当年的徽商文化。

价值600万元的犀角

传统中药学中,犀角粉末一直用于高烧惊厥且效果显著。尽管白犀牛是世界级野生濒危动物,但你无法想象,该物种全球现只剩一只雄性白犀牛。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里珍藏的犀角是药大1974年从校友处购得的,而现在市场上它的价格早已超过600万元。

在博物馆中,还有一株大大的灵芝,它可是出身不凡!被历代医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珍品,灵芝一般生长在南方长江黄河流域,可这株灵芝却是校友从千里之外、高纬度的大兴安岭中发现的。

相关阅读